一、莲心的诗句?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
南北朝·佚名
二、李道禅的诗句经典?
道禅师俗姓李,又称李道禅
一下是李道禅泊位经典的诗句
三句颂·函盖乾坤
道禅师〔宋代〕
乾坤并万象,地狱及天堂。
物物皆真见,头头用不伤。
相见不扬眉,君东我亦西。红霞穿碧落,白日绕须弥。——宋代·道禅师《抬荐商量》
道禅师〔宋代〕
相见不扬眉,君东我亦西。
红霞穿碧落,白日绕须弥。
辩口利舌问,高低总不亏。还知应病药,诊候在临时。——宋代·道禅师《三句颂 随波逐浪》
三句颂 随波逐浪
道禅师〔宋代〕
辩口利舌问,高低总不亏。还知应病药,诊候在临时。
乾坤并万象,地狱及天堂。物物皆真见,头头用不伤。——宋代·道禅师《三句颂 函盖乾坤》
三句颂 函盖乾坤
道禅师〔宋代〕
乾坤并万象,地狱及天堂。物物皆真见,头头用不伤。
三、关于佛手莲心的诗句?
1、三楚白云生佛手,九江寒月照禅心。
出自明代诗人李日华《佛手岩》
2、霜柑悬色相,佛手是耶非。
出自清代戴亨《咏佛手柑》
3、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出自南北朝佚名《西洲曲》
4、采得莲心苦更严,青裙白面退尖纤。
出自宋代虞俦《以莲心茶送巩使君小诗将之》
四、关于“莲心”的诗句有哪些?
1、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宋·张先
释义:外湖长满了莲蓬,望去参差错落,颇有韵致。
2、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南北朝·佚名
释义: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3、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西洲曲》南北朝·佚名
释义: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4、莲子已成荷叶老。——《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宋·李清照
释义:莲子已经成熟,莲叶也已衰老。
5、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唐·皇甫松
释义:姑娘没来由地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少年抛掷过去。猛然觉得被人远远地看到了,她因此害羞了半天。
6、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并船歌。——《采莲曲·秋江岸边莲子多》唐·张籍
释义:秋时节,莲子成熟了,碧荷沿江连绵无际,正是收获的季节。采莲女们笑着,唱着驶船来江上采莲。
7、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漾微波。——《采莲曲·秋江岸边莲子多》唐·张籍
释义:众多莲蓬露出水面,一个挨一个,戢戢然。这些饱满的莲子,吸引着采莲女们一个个去摘它们。
8、寄语双莲子,须知用意深。——《寄人》唐·李群玉
释义:把话用莲子转达出来,一定要知道这里边的深意。
9、莫嫌一点苦,便拟弃莲心。——《寄人》唐·李群玉
释义:不要嫌一点点苦,就要把连心给抛弃了。
10、莲子心中,自有深深意。——《蝶恋花》宋·欧阳修
释义:莲子的心中,自然有很深很深的情意。
五、半生禅的诗句?
清晨,读到一首《“半”字禅》的诗:
自古人生最忌满,
半贫半富半自安;
半命半天半机遇,
半取半舍半行善;
半聋半哑半糊涂,
半智半愚半圣贤;
半人半我半自在,
半醒半醉半神仙;
半亲半爱半苦乐,
半欲半禅半随缘;
人生一半在于我,
另外一半听自然。
凡事别求太满,过犹不及的道理流传千年,不是没有理由的。
你我,皆是在人间苦度的凡人,活过半生,修一颗心,明白了希求圆满,不如知足。
知足常乐,但求心安,过好每一天,真的是一种福气。
六、关于禅的诗句?
关于禅字的诗句如下:
1、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出自唐代张祜的《纵游淮南》
2、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夜坐二首》
七、禅莲诗句?
禅莲有关诗句,例如:“祖意供看亭下柏,禅交同结社中莲。”
出自:松石峰
蒋之奇 〔宋代〕
晚向津亭泊画船,忽闻佳处在云烟。松根化作千年石,山寺蒸为一涧泉。
祖意供看亭下柏,禅交同结社中莲。明朝舆笋还跻岭,聊借僧房一觉眠。
作者简介:蒋之奇(1031—1104)常州宜兴人,字颖叔。蒋堂从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擢监察御史。
八、禅韵诗句?
描写“禅韵”的诗文有: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出自宋代诗僧志南《绝句》
赏析:
那杏花烟雨,欲沾人衣而不湿,何其令人惬意;那杨柳和风,吹在脸上凉美而不觉寒冷,它们是何等善解人意。这清凉的春意,不正是春天清凉的禅意的昭示么?这迷人的春景,正是诗人眼中迷人的禅境。
在诗人眼中,禅就在古木中、溪水里、篷船上、杖藜头,在小桥东边,在老僧心头,在杏花雨中,在杨柳风里,在那沾而欲湿的凉意中,在吹面不寒的清柔里,禅就是春天,就是一切的一切,就是绝句,就是诗!
九、什么是禅道?
禅道,一般指僧侣所修之道。
亦特指禅定之道。
佛家证入"定"的方法之一就是禅。
宋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十、何为禅,何为道?
禅是放弃用已有的知识、逻辑来解决问题。
用内心的感悟来解决问题,寻回本性、证入本性。
这种方法不受任何知识、任何逻辑的束缚。
是真正源自于自我的,所以也是最适合解决自我的问题的。
也就是说可以把禅理解为是一种最为简单也是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是指从心绪宁静到心身愉悦,进入心明清空的境界。
道是宇宙本源的普遍规律,它是客观存在的。
如果说禅是靠自我感悟来解决问题的话,而道就是与之截然相反的,靠知识来解决问题,把一切归于自然的规律,归于所谓的“道”。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